在日常生產中精細節,在技術提升中闖新路。近日,太重包儲分公司散件箱優化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,降本幅度高達40%,以一項“小改革”撬動了“大回報”,成為公司提質增效實踐中的一大亮點。


散件箱作為產品包裝與儲運過程中的基礎單元,其核心作用在于實現對零散部件的集中收納、規范管理和高效防護。隨著公司批量產品業務持續增長,包儲分公司積極轉變經營思維,全面提升包裝對批量化產品的適配性,跳出“一件一策”零散模式,從頂層設計著手,推動包裝向“標準化、模塊化、智能化”轉型。
此次散件箱優化項目的成功實施,是一次用實招破難題、以巧干創實效的生動實踐。具體是如何實現的?讓我們一起來看看~
打破定式 首創“滑木復合結構”
是否必須在“框架木箱”和“滑木箱”中二選一?項目團隊轉變經營思維,偏要“魚與熊掌兼得”,創新設計出“可視化半開頂蓋的滑木復合結構”,既保留了框架箱的高承壓性能,又融合了滑木箱的輕便優勢,成功實現包裝箱全面“瘦身”。
告別僵化 研發“可調節緩沖系統”
告別以往“一物一緩沖”的老辦法,項目團隊創新研發出集“高彈氣泡膜與滑動軌道”于一體的可調節緩沖系統,能自適應不同產品輪廓,實現精準包裹與全面防護,極大提升包裝方案通用性,為推進批量標準化奠定堅實基礎。
通過這些改進,單臺散件箱的原材料成本大幅降低40%,裝載體積顯著縮減,運輸批次減少,時間成本也隨之下降。值得一提的是,該項目已形成可復制、可推廣的成功范例,為公司批量化產線提供了寶貴經驗,有力助推全公司包裝體系的標準化升級。
小改革匯聚大效益,小創新激發新動能。公司將繼續從細微處入手、以創新為引擎,讓每一點進步都轉化為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堅實臺階。